付汤汤丨雪域高原上有一群援藏河南人

时间:2023-12-10浏览量:0

河南人已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,在各行各业耕耘着自己的故事,也在默默树立着河南人的形象。“日暮乡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”,远离家乡的游子们最思念的是故乡的黄土香,最怀恋的就是家乡味道。

什么样的河南好物可以使游子们锁住乡愁,寄情故乡。豫记也一直在思考。

付汤汤丨文

雪域高原上有一群援藏河南人

怎样的生活是有意义的?这个问题很难回答。

有这么一些人,他们不远千里来到这雪域高原,用朴素与热忱的情谊,去践行生命的意义。

在天地相接最近的地方西藏,雪山草地牛羊群的世界屋脊,与广袤中原大地河南,有着相隔几千里的守望。

媒体同行小郑,他是援藏的河南籍报社记者,在拉萨呆了四年,白天穿行在拉萨城河南农村结婚用酒,亦或是辽阔戈壁上,记录这里的生活点滴。

内心的富裕与充实,援藏之路无怨无悔。

悠悠天宇阔,切切故乡情。作为常年驻扎的援藏者,他难以忍受的是对故土的思念。

夜晚,忙碌工作停顿下来,小郑常常会望着故乡的方向看一会儿。“西藏这个地方,气压太低,煮个青菜面条都煮不熟。”回味家乡街巷里的热闹烟火气,他会馋得流口水。

近半个世纪以来,一批批援藏河南人,走入西藏的村村落落,挥洒青春。他们就像当地的朝圣者一样,援藏就是他们叩问信仰的方式。

像小郑一样的河南人,他们的援藏故事比比皆是。

一抹抹镜头回溯,记录了河南援藏者们战天斗地的奉献热情。

2017年,80多名河南老乡组成的建设队伍,在海拔三四千米的西藏波密县建设藏中联网工程。波密县大片的原始森林,山势陡峭,没有路可以走,时常还有泥石流。

就在这样的地形下,工程队一呆就是一年多,勘测拼装一步步来,架起了300多座电力塔。在西藏的云端,织起“世界之最”的电网。

河南人也是西藏支教队伍的中坚力量。2012年,郑州师范学院张景川老师,带着多位学生坐上了进藏列车。

从拉萨转车,到位于念青唐古拉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米林县,单程耗时约11个小时。途中还要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,这是一趟“腿肚子发抖”的行程。

到达米林县后,他们分头进入4所支教小学。小学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音乐、美术这些支教科目,都是这里最需要的。

连续三年,张景川都带队持续支教西藏。

他们用坚实的脚步,书写着一个个感人的河南故事。

如何让在外工作和奉献的河南人疏解乡愁,能够尝到家乡味道。

小郑偶尔闲暇会跟一起共事的朋友们聚一聚,谈天说地,疏解思乡心切。

因为驻扎外地,而没有结婚的人,被戏称为“区域性光棍”。

五湖四海背井离乡的“光棍”们,都会把自己家乡的酒弄一点,相互尝一尝。

“西藏这边本地的酒是青稞酒,度数比较低,口感像浮子酒和黄酒,喝着不是老家酒高粱酒的那种感觉,喝当地的酒觉得缺点啥。”小郑如是说。

去年冬天,小郑从我们豫记好物电商平台,订购河南家乡酒“老周的酒”,带给一众朋友品尝河南味道。

我们几经辗转通过火车托运,将一箱箱白酒寄往三千公里外的高原。

小郑喜不自胜,给我们的回馈中充满了意趣。

“朋友开车载我去取酒,回来路上,车窗开着,风很大,酒在后备箱里,朋友说‘我咋闻着这车里都是酒味呢’,实际闻不到,对家乡酒馋的急不可耐了。”

“能在青藏高原喝上家乡酒,谢谢兄弟了。”

喝过小郑带的家乡酒“老周的酒”,大家都赞誉有加。

这是纯粮食酒,头天晚上喝了之后会脑子懵懵的,第二天早上一醒就不头疼,醒酒很快很舒爽。山西汾酒、贵州茅台,这些酒大家耳熟能详,没想到河南还有这么好的酒,都觉得稀罕。

一杯酒倒上,醉眼朦胧中,一起追忆家乡过往。

寄予乡情家乡酒,暖心不上头

酒文化在河南十分厚重,早已融入到河南人的日常习俗中。朋友见面不坐下来喝几杯,总感觉少点啥,也感觉礼节上过不去。

尤其是在河南农村,农民们最重要的红白大事,都得通过酒来解决。

过去农村办白事,主家在家里无论多忙,中间也要擓着篮子去地里看看打墓人,一来带酒菜过去慰问下,二来看看挖的墓穴是不是和主家要求的一样。

家家都带酒菜过去,但真正吃的人少。

白事的酒又不能带走河南农村结婚用酒,最终可能就是丢在田地的沟渠浪费掉了,但这个礼数绝对不能少。

还有办红事儿,主家必定要找几个陪客的,陪客绝对敬业,礼数必须到位,到最后哪怕是自己喝得找不到北,也绝对不能先比客人趴下。

中原大地,最讲求的就是礼数。

现在湖北做生意的河南人老王,想起当初自己结婚时的情形,还觉得有趣。

“湖北这边貌似没有老家那么多规矩,好比是敬酒,没有端俩端仨之说,自己举杯和客人一起喝。我结婚的时候在老家办,喝多了忘了老家规矩,其实新郎新娘直接给长辈客人倒酒就行了,自己可以不用喝,结果我和媳妇就按着湖北的规矩,每人陪了一个,把自己喝倒了。”

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河南人,在各行各业里,都贡献着自己的力量。

在外河南人喝家乡酒,喝的是酒里的一份浓浓乡情,感悟的是家乡精神的熏陶。

喝上一口家乡酒,才是真回了故乡。

为了让更多的在外河南人锁住乡愁,去年秋天,豫记好物电商平台首先重点推出河南良心酒“老周的酒”,详见文章《河南唯一比肩飞天茅台的白酒,竟出自新乡辉县的山洞里》

一经推出,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。大至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,远至新疆西藏千里外的地区,全国各地的河南人都对这款家乡好酒产生了浓厚兴趣,纷纷购买一尝为快。

大家对“老周的酒”赞不绝口,好评不断。

太行山下一公里的山洞,常年19度恒温恒湿,专门来存放原酒。采用古法洞藏工艺的“老周的酒”,口感绵柔醇香,入口甘甜,回味悠长。

“老周的酒”名字来源于寿酒集团董事长周明新,大家都叫他老周。

2015年,老周寄了两瓶酒参赛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,这是全球规模最大、参赛厂商最多、评审机制最科学公正的国际酒类比赛,被称为“酒界奥斯卡”、“烈性酒的奥运会”。

老周酒厂的酒,在44个国家和地区的1397款在市面上销售的酒品中脱颖而出,获得大金牌奖。和53度飞天茅台并列,成为河南第一款获此殊荣的酒品。

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大金奖 获奖证书

豫记通过新媒体资源的整合和发掘,用乡土理解的专业眼光,勾连河南好物。

正直有匠心精神的老周,保证了酒的优良品质。豫记选择它进行重新包装,取名为“老周的酒”。

这款河南唯一获得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赛的酒品,绝对不输茅台的品质,以亲民的价格,奉献给全国河南人。

助推河南好酒能够走得更远,让远在他乡的河南游子品尝最正宗的家乡酒。

在微信中搜索,添加小秘书微信

进入“老周的酒友群”

(添加时请备注“老周的酒”)

THE END

欢 迎 投 稿

邮箱

豫记系头条号签约作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