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亿度!茅台“100%绿电覆盖”背后是一场巨大的概念革命

时间:2023-05-06浏览量:0

1亿千瓦时绿色电力! 这将是贵州茅台今年的用电量,实现绿色用电100%覆盖。 在中国白酒行业,此举堪称首创。

巧合的是,几乎与此同时,全球一些知名酿酒企业纷纷加大绿色力度。 一股贵州茅台与世界知名酿酒企业“合谋”的绿色潮流正在汹涌而来。

日前,在2023贵州白酒企业发展圆桌会议上,茅台集团党委书记、董事长丁雄军为贵州白酒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。 绿驱是他给出的“茅台秘诀”之一。

世界白酒看中国,中国白酒看贵州。 1亿千瓦时的绿色电力及其背后的绿色驱动力意味着什么?

亿千瓦时绿色电力背后的世界巨头“绿色阴谋”

据悉,2023年,贵州茅台酒将完成首笔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,绿色电力消纳量将达到1亿千瓦时,实现绿色电力100%覆盖。 以此计算,贵州茅台购买的绿色电力将直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约9.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,相当于种植7万亩树木,平均减排1.336吨碳每亩森林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
顾名思义酿酒行业现状,绿色电力就是绿色电力。 据国家能源委员会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解释,绿色电力是指通过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或接近零排放而获得的电力。在生产过程中。 目前,我国的绿色电力主要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为主。

贵州茅台酒的目标在哪里?

事实上,早在2022年,贵州茅台酒就已完成4400万千瓦时绿色电力的采购,成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.29万吨。 2022年底,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贵州省首家绿色电力采购企业,通过贵州省电力交易中心完成了2023年至2025年的绿色电力采购工作。

也就是说,两年内,贵州茅台购买并使用了绿色电力,相当于种植了近10万亩树木。 这背后,无论是“100%”还是“第一”,都有着深远的意义。

茅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,作为世界知名企业,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目标,努力树立绿色发展品牌形象。

茅台获得的部分绿色能源证书

蝴蝶效应凸显,一股贵州茅台与世界知名酒企“合谋”的绿色风潮正在汹涌而来。 几乎与此同时,一些世界知名的酿酒企业加大了绿色力度。

全球领先的私人烈酒公司“百加得”宣布,从2023年开始,其标志性的高端朗姆酒品牌将减少50%的温室气体排放; 减少20%,氢气燃烧炉生产酒瓶; 全球领先的啤酒企业“嘉士伯”在中国提前两年实现100%可再生能源供电,所有酒厂均取得可再生能源认证……酿造行业产生的绿色溢出效应十分壮观。

这股绿色风潮,对于贵州茅台酒等全球知名酿酒企业而言,是一场“共谋”,一场“共识”,更是一场“共享”与“共荣”。

茅台“绿色觉醒”与白酒行业转型升级

贵州茅台酒的“先见之明”并非偶然。

“双碳”目标的公布,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、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、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。

然而,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绝非一蹴而就。 这意味着中国将出台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,也意味着需要各界自觉行动、共同努力。

一些可喜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。 绿色用电、清洁低碳逐渐成为新趋势。 从北京冬奥会到博鳌亚洲论坛、国际消费博览会,绿色力量“点亮”了一场又一场大型国际盛会。 越来越多的大型企业使用绿色电力,国内绿色电力供需两旺,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

在观察人士看来,贵州茅台在贵州省率先采购和使用绿色电力,不仅履行了社会责任,提升了企业形象,提升了品牌溢价,也为绿色环保做出了贡献。整个贵州乃至中国白酒行业的发展。 ,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。

首先,贵州茅台酒1000亿元的巨额营收将起到四两的“杠杆”作用。 由于产业链条长、关联方众多,其更加严格的绿色标准无疑会影响当地的产业生态,推动上下游利益相关方的绿色转型。

其次,在我国食品行业的几十个行业中,酒类属于高投入、高消耗、高污染的行业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仅2020年,我国白酒行业就消耗88.92亿至163亿公斤标准煤,折算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8亿至199亿吨。 贵州茅台“先行一步”,必将为整个行业注入绿色觉醒的力量,带动更多白酒企业实现绿色发展。

绿色驱动逐渐成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

2021年3月,贵州省酿酒行业协会发布《贵州省酿酒行业生态标准评价体系》,这是贵州省乃至全国首个涉及酿酒生态标准评价体系的团体标准,旨在引导酿酒企业走绿色道路。

2021年4月,《关于中国葡萄酒工业“十四五”发展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提出,葡萄酒产业要全面向绿色生态发展转型,设立“零碳产区”和“零碳工厂”首次作为建设目标。

“实现‘双碳’目标,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,也是中国啤酒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之路。” 中国葡萄酒工业协会会长宋书玉在致辞中表示,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与“自然生态与葡萄酒微生态”的极致体现高度契合,是未来葡萄酒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明确方向。

“绿色发展”的茅台酒样本

长长的赤水河牵动着所有人的心。

每年端午前后至重阳节前,河水最浑浊。 每当雨季来临,河道两岸的泥沙被冲刷后倒入河中,河水就变成了红色。 奇特的地质地貌和独特的气候,为赤水河带来了丰富而宝贵的微生物等物质,成为影响酿酒风味的重要因素。

古人赋诗赞其“汇灵泉于一身,聚美水东流”。 如今的赤水河,是“浅底鱼飞,争自由”的美丽景象。 3000多个物种在这里休养生息,是长江鲟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“水上乐园”。

酿酒行业现状_酿酒行业基本状况_酿酒行业税金

赤水河不仅是美景之河,更是美酒之河。 举世闻名的茅台酒就产自赤水河。 15.03平方公里的中国酱酒核心产区,是上天赐予贵州的礼物。

2.jpg

赤水河畔美酒飘香

“没有这个核心产区,就生产不出茅台酒。” 因此,茅台人对赤水河的热爱和呵护完全是发自内心的。 用他们的话说酿酒行业现状,“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赤水河的生态环境”。

2014年起,连续十年,每年投入5000万元作为赤水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生态补偿基金。 茅台集团投入真金白银,实现了赤水河生态环境从“天赐之物”向“人之所护”的有机转变。 合并。

无论是赤水河的保护,还是绿色电力的使用,都是茅台集团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
早在2021年,丁雄军就提出了“五线”战略蓝图,以蓝、绿、白、紫、红五种颜色分别代表目标蓝图、绿色发展、科技创新、文化赋能、环境五大战略路线。保护和安全。

丁雄军提出,绿线要更美,以打造“白酒行业生态环保标杆企业”为发展目标。 通过实施节能减碳增效、绿色产品设计、产业链绿色转型、绿色技术创新、绿色低碳生活等“五个专项行动”,打造绿色发展之路具有茅台特色。

率先在白酒行业打出绿线大旗,显然不是丁雄军一时心血来潮,而是立足于茅台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内生需求和中国“双碳”关键问题的主动选择.

茅台赖以生存发展的赤水河流域,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为严格。 因此,茅台集团的绿线发展最终指向了“山、水、林、土、河、微”的生命共同体建设。 茅台表示,要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加大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,推动全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,保护茅台酒赖以生存的优良生态环境。生存和发展。

从绿色供应链,到生产节能减排,再到酒糟循环利用,乃至数字化转型,茅台集团一再向外界发出强烈信号:继续走绿色、健康、可持续的道路。发展路径。

科技创新的加持与赋能不容忽视。 2022年,茅台将启动科研项目100多个,研发投入5.59亿元,同比增长194.21%。 正是研发投入的大幅增加,终于形成了绿色发展的强劲动力。

绿色是“世界级上市公司”真正的底色。

来源茅台时空

编辑沉世伟

李迅

三审周青